本文原创整合,转载需要授权
部分资料出自百度
偶遇突发事件记录
昨日,也就是6月30日的上午,
水下中国的摄制组在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附近海域进行拍摄记录时,
一个坏消息传入我们的耳中。
在不远处的小竹山岛那边发生一桩鲸死亡“惨案”,心痛之余,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身边的海洋意外。
北城村的渔民在养殖生产时,在位于小竹山岛西南方向、
长山水道处发现一只死亡鲸,渔民立刻用船将这头鲸拖到北城村码头。
区自然资源局和长岛国家公园管理处接到乡村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码头,
与乡村干部一起将鲸吊装送冷库冰冻,以便用于科研研究。
经过对国家黄海研究所有关专家的咨询,我们得知,
在此次事件中遇难的小须鲸体长5米,重约2--3吨,属未成年小须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分析,死亡原因可能是误入渔网窒息死亡,也就是有某种原因干扰其辨别方向的能力。
而与此同时,世界“捕鲸大户”日本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时隔31年,日本将恢复商业捕鲸。
对此,我国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出发前,船队还特意举行了启程仪式,日本水产厅更是宣布,当天起至12月底的商业捕捞配额设定为总计227头。
具体为52头小须鲸、150头布氏鲸和25头塞鲸。
当地时间1日上午,“日新丸号”和另外两艘捕鲸船离开日本西部山口县的下关港市港口,
前往近海捕捞小须鲸、大须鲸和布氏鲸。
此外,来自六家企业的五艘小型船只也离开了北海道北部的钏路市,以此为首个据点启动沿岸商业捕鲸。
这一消息令我们无比悲愤,也为即将惨遭剥夺生命的鲸类痛心。
小须鲸的观察日记
小须鲸又称小鳁鲸、尖嘴鲸,哺乳动物,鲸目,为小型须鲸的一种。
体型短粗,头部较小,上额前端比较尖锐,正面形似等腰三角形。
背部与体侧呈带有浅蓝色的暗灰或黑灰色,腹面白色,尾鳍腹面也呈白色,鲸须每侧230~273片,
须板和须毛都呈黄白色,鲸鳍的肢中央部分有一条宽约20~35厘米的白色横带。
小须鲸主要以虾类及小型鱼类为食,通常单独或2~3头群游,
在索饵场有时形成大群。成年体长可达9米,最大体重为13.5吨。
呼吸时喷出的雾柱细而稀薄,高达1.5~2米,消失很快。
体躯露出水面部分比其它种鲸多,背部露出较高。
目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及大西洋,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须鲸在渤海湾很少见到,而这次死亡小须鲸的发现虽然令人惋惜,
但对于研究小须鲸在渤海湾的存在却有着很重要的现实价值。
深海鲸灵的迷路因素
鲸类的保护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人类也有着间接影响。
作为海洋生物链顶端一环,其一旦灭绝,会造成海洋浮游生物和小型海洋生物的大量繁殖,且造成海洋动物比例失衡,
而灭绝一种生物,和它相伴的两三种生物往往也会随着灭亡,
长期以往,会有大量物种死亡,影响生物圈平衡,生态平衡如果被破坏,那么人类必不能独善其身。
而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常常听到或见到鲸搁浅、围困渔网等悲剧,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球每年都有一两千头鲸豚搁浅。
我们知道,鲸有一种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天赋,而有着如此厉害的导航系统,鲸为什么仍然会因迷路导致死亡呢?
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影响鲸辨别方向的因素有哪些?
01
地磁论
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集体搁浅,
阿根廷学者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
破坏了洄游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令其犯下方向性错误;美国一位地质生物学家也发现,鲸搁浅的地方大多地磁场较弱。
02
疾病论
鲸内脏不适、出现寄生虫等原因可能使其回声定位系统出现问题。
动物学家曾在美国佛罗里达集体搁浅的一群逆戟鲸内耳发现了许多圆形寄生虫。
由此他们认为,耳内寄生虫可能破坏了鲸的回声定位系统,使鲸不能正确收听回声信号而误入歧途。
03
中毒论
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扰乱鲸的感觉,
日本学者岩田久人在搁浅致死的鲸尸体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毒物。
这些毒物来自船底涂料。鲸喜欢沿着船舶航线游戏追闹,
因此,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脏首当其冲地受到溶于水中的有机锡涂料的毒害,导致辨别方向的功能遭到摧毁。
04
失常论
有人认为鲸可能会因受到意外的刺激而仓惶出逃,
例如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击或人类的骚扰而慌不择路,导致搁浅或误闯渔网而死。
以上是诸多论点中较为科学并有考证的几大因素,
可以看出,导致鲸迷路而死的主要原因多来源于人类,例如人为的捕捉惊扰、海水污染导致的中毒或疾病。
鲸是海之子,是大自然孕育出的古老物种,
我们希望记录这些宝贵生命的活力,而不是一次次记录生命的谢幕。
对于这次鲸类即将面临的坚船利炮战争,悲剧已无可避免,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看到国际方面对日本捕鲸行为做出有效的打击与控制。
让我们为深海鲸灵祈福,愿他们逃离利炮的魔爪,终能恣意徜徉于大海。
更多海洋资讯,请关注微信潜行天DiveTheWorld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