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I can’t breathe to I can breathe! 疫情停摆下,海洋生态的冰与火之歌
来源: | 作者:水下中国 | 发布时间: 1337天前 | 227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世界海洋日,你打算如何行动?

本文原创整合,转载需要授权

部分资料出自百度



抛开种族观念、政治观念,一句“I can’t breathe(我不能呼吸了)”有没有使年轻的你产生深远的共鸣?


这两天美国的大事不是疫情,而是明尼阿波利斯的种族暴乱。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位黑人乔治·佛洛伊德,
因为使用20美元假币而被暴力执法致死,从而引起全球关注,甚至引发全美大规模游行活动。从网传视频可以看到,
该名黑人在自己生命结束之前能够做的只是无力地乞求:I can't breathe !



(数以千计抗议者模仿黑人男子生前最后姿势)


呼吸,只是人类以及世间生物的最为基本的诉求,如果连呼吸的权利都被剥夺,反抗则是必然。
共呼吸 同命运”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官宣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关乎每个国家、每个群体、每个物种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国家与国家如此,白人与黑人如此,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亦如此。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无疑放大了美国阶层固化的恶果。
但是另一方面,从人类与野生动物,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来看,似乎缓和了许多。但是,果真如此吗?



01

冰之歌:疫情停摆海洋获得呼吸空间



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下,封城令人类活动停摆,人类不得不自我禁足,
而海洋在短短两三个月之间悄然发生着变化,没有打扰,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先看意大利,前日,一条“疫情下威尼斯运河变清澈”的话题被顶上热搜,威尼斯当地居民注意到,
随着游客减少,运河变得更加清澈,还能看到小鱼游动,白天鹅也在运河里自由自在的闲游。
有人拍出了画面,并附文说“20多年来都没见过这么清澈的河水了”。



除了意大利,泰国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南部沿海各府相继关闭海滩,暂停非必要的海上活动,游客锐减,海洋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海洋动物自由出没。
泰国国家海洋公园,可以看到一群儒艮在碧海中悠哉“晒太阳”,这里富含海草和珊瑚,是儒艮的觅食地。
儒艮是一种哺乳动物,以海草为食,时而浮出水面换气。近年来,因游客增多,水体污染,泰国南部已很少见到儒艮。



而在印度,印度政府自3月24日开始封城,孟买空气水源质量上升,大批火烈鸟迁徙途经孟买附近湖泊,为湖水笼上一层粉红色。
火烈鸟通常每年11月到次年5月迁徙至孟买的湿地保护区,今年大约有15万只火烈鸟到达孟买,如此数量惊人的火烈鸟出现的主要原因还在于,
在两年前有记录的成功繁殖后,成年幼鸟也都涌向了这些地点。此外,禁闭令也使这些鸟可以安息地栖息,在获取食物方面不会受到干扰。


把视角切回到中国。近期,对中国海洋的关注者和爱好者来说,有两个好消息:


一是6月2日,《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公报》显示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向好
我国管辖海域一类水质面积比例同比略有上升,劣四类海域面积同比略有减少,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海水质量状况持续改善,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稳定,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有所提升,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二就是钦州三娘湾海域传来喜讯,一只可爱的中华白海豚出生了。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以“中华”名字命名的海洋豚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三娘湾海域的白海豚呈现出黑灰白多种色彩,证明这里既有成年又有幼崽,
说明这是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白海豚种群。白海豚幼崽和成年白海豚生活、嬉戏的画面让不少人欣悦不已。


因此,无论是国家整体的海洋研究报告,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海洋生态现象,都呈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局面,
各种可爱的海洋动物,也给被封闭的人一丝贴切与安慰。


02

火之歌:疫情之下海洋污染不能忽视


但是,无论如何,人类把自我禁锢起来,出让了空间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让生态和环境达到了人们千方百计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这固然对人和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反映出,这是人类的一种被动的行为。而且,即便是现在人类自我禁锢后生态环境变好了,也隐藏着危机。



而且这种危机不是发生在未来,而是已经产生了,疫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在疫情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
世界各地城市中人们都在丢弃塑料手套和口罩的问题,有关废弃、回收利用或延迟使用塑料的重要规定都退居次要地位。


据海洋生态研究组织OceanAsia发现,在香港大屿山西南水域的沙滩上涌现大量口罩垃圾,短短100米的范围内就拾获近70个口罩!
各种各样型号的口罩,甚至N95这种稀有口罩都能在这个“垃圾场”中随处可见。



有的与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有的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不仅是香港,加拿大和德国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海滩上、道路旁到处都是废弃的医用垃圾和口罩。
据研究估计, 这些垃圾口罩从掉入海洋到涌上海滩大概需要花费六周的时间!也就意味着这些携带病毒的口罩存在造成海洋生物感染的风险!



而我们使用的大部分口罩主要原材料是无纺布,主要化学组成是聚丙烯,
它也经常被用于生活中各种常见用品上:服装、毛毯等纤维制品、输送管道、化工容器、食品、药品包装等,更不用说原料是乳胶的医用手套了......
聚丙烯在自然条件下的分解过程会持续几十年,为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危害,更会对自然中的生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众所周知,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在疫情流行之前就存在了。
美国非政府组织海洋保护协会的尼克·马洛斯在接受CNN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行业的努力,以争取不让我们以前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付诸东流。”
马洛斯补充说,在疫情过后,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考虑我们的未来去向……



总而言之,由于疫情,很多人失业,各种经济活动停止,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但是疫情结束后,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会是生产和消费第一,也会自觉或不自觉无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因此,疫情平息后如何在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与保护生态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然,疫情限制人们的行为后出现的环境和生态变好也提供了一个视角,只要人类适当让步,节制自身的欲求,让出地球的一部分空间,
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并修复生态和增加自然资源,从而更长久地维持人类的生存。


无论是种族与种族之间,还是人类与海洋之间,From I can’t breathe to I can breathe,有时仅仅是人类的观念之差,如何真诚的善待它者?
如何有节制的控制欲望?如何真正实践“同呼吸 共命运”的理念,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毕竟,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包括人类,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是一座“孤岛”!

海洋里的第一刺头,居然是个胆小鬼

蓝眼泪:手捧的星辰,追到天涯海角也要看!

不死的水母,是可爱还是可怕?

洄游的鱼,不只有三文鱼

南海之眼、海底巨人、深蓝一号……向更远更深处潜行!

海底牛仔、游牧渔民、海底雪景……一场与海的斗争与狂欢!

桃花水母、盲鱼盲虾、水下工厂……探险世界最大地下河!

震撼!你从未见过的水下长城,世界唯一!

龙章坊、豸秀芳、万荣桥……千岛湖还有多少未破解之谜?

水下金字塔、水下尸库、怪石界鱼……千年古城的真假秘境

海草,水下星球的纯美外套

“海岸卫士”红树林,到底守卫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