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罗潜入14米深海,阿汤哥无装备360秒潜水,自由潜水的危险与浪漫!
来源: | 作者:潜行天下 | 发布时间: 1457天前 | 27102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由潜水的精妙在一个“自由”,想象自己像鸟儿一样翱翔,像鱼一样游弋。

本文原创整合,转载需要授权

部分资料出自百度

目前,尤文图斯已经开启了新赛季的训练课,球队当家球星C罗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全新精神面貌,
并配文写道:“新赛季来了,加油!”可以看出C罗重新出发的决心。


尤文图斯在上个赛季并不算成功,球队只是赢得了意甲的冠军,但是在意大利杯以及意大利超级杯输球,无缘两项赛事的冠军。


在欧冠被淘汰后,尤文全队也完成了上个赛季的全部比赛,就进入了休假期。
C罗也开始了休假模式,为新赛季的到来调节状态,养精蓄锐。



在假期期间,C罗发布了一段自己不背氧气罐深海自由潜水的视频。还写道:“今天早上我醒来的时候就很好奇,海里深处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呢?
请叫我海神,我自己潜入到了14米深海一探究竟!不过大家不要模仿哦。”而在这则动态的评论区,有球迷调侃表示你现在不是C罗了,你现在是海螺。

    C罗仅带了一副面镜就沿着一根尽头悬吊了健身哑铃的绳子,攀绳下潜到了14米深的海底,
尽管从自由潜水的角度而言,他的姿势并不标准和规范,但是没带配重能够下到这个深度,是有很大难度的。


对于自由潜水,除了现实中的C罗,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于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阿汤哥(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5》中的无装备360秒潜水。


在电影中,为了营造最逼真的效果,阿汤哥和导演决定拍摄一个连贯的水下长镜头,
于是“坚持实拍、亲自上阵”的阿汤哥苦练水下憋气,最终无装备一镜到底完成了水下憋气6分半这一高难度动作。



据悉,普通人的憋气时间通常为30到40秒钟,潜水深度越大,憋气就越困难。
而在制作特辑中可以看到,在深水下一边憋气的阿汤哥还要一边游泳,可以说已经挑战了人类极限。


因此,有不少粉丝担心,在如此的深度与长时间下,自由潜水的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的水肺潜水运动,自由潜水的独特魅力在哪?又将伴随着哪些危险与挑战呢?


01

无重 无色 无声


有人这样形容过自由潜水—— “自由潜水是进入另一个世界,没有重力,没有声音,是一次进入灵魂的跳远。
”他就是意大利潜水员马贝托·皮利兹里,1999年10月,创造了自由潜水150米深纪录。


从吕克·贝松的成名作《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到杰西卡·艾尔芭(Jessica Alba)的女神经典《碧海追踪(Into the Blue)》,
最好的潜水电影几乎都与自由潜水有关。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些电影而爱上潜水。


说起水肺潜水和自由潜水的对比,潜水界有句名言:水肺潜水员下潜看五彩斑斓,自由潜水员下潜洞视内心(The scuba diver dives to look around,the freediver dives to look inside)。
没有体会过水下世界的人很难体会这句话的分量以及真实含义。



传统潜水是由气瓶提供的空气可以在水中呼吸,并持续在水中停留一段时间,但因减压的限制因素,在时间、深度都有特定的限制。


而自由潜水不携带气瓶,只通过自身调节腹式呼吸,屏气尽量往深潜的运动,在水中可以停留多久时间就看个人的生理状况与技巧,
并且下潜的深度更是可以无限制,而形成一种自我的极限挑战。


这其中又分成了休闲、体验、摄影、狩猎为目的的几种类型,而竞赛性质的极限深潜则是我们在《碧海蓝天》中看到的杰克和恩佐的故事。



两者就技术层面来说,水肺潜水在技巧上有很大的宽容度,在某方面容错机制比较大。
而自由潜水必须集合知识与技巧于一身,就像个系统工程其中一项如果出错,那就无法突破甚至造成危险,因此宽容度低、几乎没有容错机制。


02

世界第二大危险极限运动!


在不断探索自由潜水极限的同时,其潜在的危险也浮出水面。在目前已知的极限运动中,
自由潜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第二大危险极限运动,风险仅次于高楼跳伞。攀岩、蹦极等极限运动都不如自由潜水富有挑战性和危险性。


这是因为人越往水下潜,需要承受的压力越大,水下重压可以造成耳膜失压破裂、胸部受压塌陷。具体而言,自由潜水有以下潜在危险需要注意:



a、气体压力伤害导致耳膜穿孔,中耳充血。


这种症状出现的原因在于错过耳压平衡做鸭式下潜,导致咽鼓管挤压堵塞。教学过程中,先通过攀绳下潜,让学生从容练习法兰佐耳压平衡;
在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耳压平衡意识后,才开始教授鸭式下潜,这容易导致耳膜撕裂,听力减弱,中耳炎,短暂或长期失聪。




b、中耳,额窦的逆向阻塞。


现实自由潜水练习中,中耳的逆向阻塞比较少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发生。而额窦的逆向阻塞则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在于感冒,发炎或者长期抽烟导致的额窦粘膜增厚,下潜时因为挤压而进入额窦的空气,
在上升的时候被较厚的粘膜,粘液堵塞,无法排出额窦,进而膨胀挤压额窦,导致了较为锐利的疼痛。


c、缺氧症导致的丧失自主意识控制。


浅水黑视昏迷;深水黑视昏迷;黑视昏迷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导致短期记忆丧失,并且可能导致习惯性黑视昏迷。


(法国著名女子潜水选手奥德蕾·梅斯特被救回水面)


d、超过肺余容积下潜深度导致的肺部挤压。


我们人体的肺部是用来储存空气和气体交换的场所,下潜时,肺部被挤压变小;上升时,肺部空气膨胀变大。
肺部不能无限制压缩变小,当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保持体积不变,不能再被压缩。这个深度一般在30-40米左右。


当肺部不再压缩变小,如果自由潜水员继续下潜,将会无法从被压缩到极限的肺部抽取空气,来做耳压平衡。



03

量力而行 结伴而行


自由潜水真正危险的地方,在于下潜超过自己的极限深度,上升的时候体内的氧气浓度不断降低,
最后导致在10米到水面的这个阶段大脑供氧不足,人体失去意识,最后导致的溺毙。


所以,自由潜水一定不能下潜超过自己的极限,也一定要有一个好教练或者好潜伴陪同你上升。
简单而言,就是量力而行,结伴而行,最大程度上保证自由潜水的安全,享受自由潜水带来的自由。


规则1:选择你的伙伴,绝对不要独自自由潜水。


在深度上:不要和你的伙伴同时潜水,坚持一上一下的原则。


在绳索上:安全员需要看好导潜绳,潜水者需要一直跟随着导潜绳。


在伙伴上:需要有轻松的一定深度的救援能力(至少15米),需要有救援技巧的完整训练,CPR和管理氧气等。
任何超过30米的潜水,都需要有水肺的备用装置和一套组装好的救生滑轮,或者安全绳索和取回伸缩的设备。



规则2:水肺潜水后坚决不要自由潜水,需要等待12小时。


水肺过后的组织内残留溶氮会造成减压病,自由潜的时候,组织内的微量气泡会重新压缩融合,并在上升的时候迅速膨胀,
这个和PFO(卵圆孔未闭合)一起是最危险的情况之一。水肺潜水后休息12小时再进行自由潜水,是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规则3:了解自身。


一个自由潜水员不可能在每天或者每次潜水中都是超级选手。这是必须认识到的真理,某天好某天不好是正常的状态。
自由潜水员需要在任何时间了解身体状况,知道何时应该冲击极限,何时应该放弃,了解到当他开始找各种借口或者精神上很懒惰,那就是正意义上的“那一天”。



人类文明的发展得力于与规则的对抗,而自由潜水便是一种通过闭气、平衡耳压换来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行证。
对于休闲类的自由潜水来说,不需要去过度迷恋深度,应该量力而行。自由潜水的精妙在一个“自由”,想象自己像鸟儿一样翱翔,像鱼一样游弋。


相关阅读:


纵览四大洋,跨越16个海域,全新海洋纪录片《潜行天下》正式上线!

奥斯卡导演加盟,我们发起鲨鱼征集令

全球仅有7种海龟全部“亮起红灯”,大海精灵“何以为家”?

海有追兵,天有堵截,飞鱼表示太难了
以毒攻毒、出动天敌、派出机器人……棘冠海底做错了什么?

From I can’t breathe to I can breathe!疫情停摆下,海洋生态的冰与火之歌

海洋里的第一刺头,居然是个胆小鬼

蓝眼泪:手捧的星辰,追到天涯海角也要看!

不死的水母,是可爱还是可怕?

洄游的鱼,不只有三文鱼

南海之眼、海底巨人、深蓝一号……向更远更深处潜行!

海底牛仔、游牧渔民、海底雪景……一场与海的斗争与狂欢!